思政课红艺术-看家乡

大纲:

 

历代中国人都有着撰写史书的传统。除二十四部官方编撰的正史外,地方的史料资源也颇为丰富。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是地方史料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我将结合当地的县志,分享我的家乡——仪陇县的故事。
.
1. 行政区划
首先,如何在地图上快速找到我的家呢?请看一段视频: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立山镇)

根据县志内容摘要如下:
梁天监元年(公元 502 年) 设隆城郡及仪隆县。郡治 县治 均在今金城镇);
唐大历初年(768 年左右) 因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仪隆县为仪陇县;
其后的数千年的行政区划变化较为复杂,在此省略;
1933-1934年 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县,建立仪陇县苏维埃政府(今仪陇县金城镇)和长胜县苏维埃政府(今仪陇县立山镇);
1935年3月28日 红军北上抗日撤离后,两县苏维埃政府随之结束;
1949年12月23日 仪陇解放,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金城镇;
2005年9月29日 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新政镇。

2. 红色渊源
根据县志记载,民国18年,共产党员周乾从邝继勋部队回到家乡,在仪陇县大仪场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中共党员,进行革命活动。这应是共产主义首次在仪陇生根。
民国22年红军来到仪陇县:
 8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攻克仪陇县城;
 9月初 在县城建立仪陇县苏维埃政府;
 9月21日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合力击溃国民党二十军杨森部,23日解放立山场;
 10月上旬 在立山场建立长胜县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仪陇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同年10月,大批青壮年农民参加红军,到1935年3月止,仪陇共有5700多人加入红军。

3. 一张鲜亮的红色名片——两德故里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一个佃农家庭。后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简述)
张思德:1915年4月21日 出生于仪陇县六合场(今仪陇县思德镇)
1933年9月红军解放仪陇后,在六合场成立乡苏维埃政府,他参加少先队任队长,带领队员站岗放哨。同年10月参加红军,11月在长胜县城(立山)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于1936年11月到达延安。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春,中央机关和枣园警卫人员组织小分队去安塞县石峡峪山中烧木炭。由于他有熟练的烧炭技术,被任命为烧炭班班长,率领10多名战友,修住房,砌炭窑、砍柴烧炭,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干。9月5日,在窑中出炭时,因炭窑崩塌牺牲。

4. 县内主要红色景观

5. 德乡新颜
由于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多方面问题,仪陇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曾被国务院评为“对中国革命做出特别贡献”的贫困县。随着近些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丰厚成果,仪陇面貌也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民生保障措施逐渐完备可靠,居民幸福度显著提升。

下面我叙述两个实例:
1. 消防保障措施:在过去几年,仪陇县陆续建成五大综合救援中心,成立专职消防队,有力保障仪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左上图为仪陇县政府专职消防队立山中队挂牌仪式)
2. 汉巴南铁路:川东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贯穿革命老区,方便沿途人民出行,助推仪陇县文旅产业发展。目前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2024年5月通车。(图为建设中的汉巴南铁路及仪陇新政站)
此外,众多民生保障设施进展顺利,涵盖出行、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

6. 感受
首先,分享贴吧里的一条老帖:
“龙岗气田发现了,仪陇人应该怎么做?”

每一个故乡的孩子,无论他身在何方,总是心系着这片生育他、养育他的土地;长大后,或多或少愿意为家乡发展贡献反哺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下,我希望家乡能把握发展机遇,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外来人才投资,把旧德乡建设得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